close

來自英國威爾斯的Jon Ronson,是一位知名的作家、記者以外,還是一位紀錄片導演

 

他花了近三年的時間,親自採訪許多在網路上曾經被霸凌的受害者們

 

而近年他對於網路世代(the internet age)的網路霸凌現象

 

藉由社會觀察者的角度,來重新思考網路霸凌背後的成因究竟帶給人們的影響是甚麼

 

而此次的演講,便是探討網路霸凌失控的現象

 

在關懷別人、展現對於別人的同情之餘

 

把網路上惡意攻擊別人的「非正義」,變成合理化的行為了呢?

 

Ronson 提到,在普遍利用網路的世代,網路也成為人們將隱私公開化的工具

 

當網路媒體成為一種伸張正義的管道、提供給弱勢的人表達出心聲的同時

 

網路訊息的流通,造成彼此之間的階級隔閡消失,任何人都認為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但以實際上的觀察來看,Ronson卻認為,網路反而提供機會

 

讓使用它的人可以任意藉此毀了別人,卻不需要因此覺得歉疚

 

濫用這樣的權力之後,每個人都變成了可以任意審判別人的法官

 

 

在演講中,他舉了一個非常有名的網路霸凌案子來說明他的想法

 

(在此演講影片中已有大篇幅說明,請大家在影片中了解來龍去脈!)

 

他觀察到,就在這案子發生後不久,所有人出言不遜羞辱此人的現象

 

網路上一面倒地、用言語凌遲這位受害者,幾乎已經幾近犯罪的程度

 

(網路上有人甚至放話,除了要她丟掉工作以外,還要強暴這位受害者)

 

而這些網路上霸凌的人,並沒有因此而受到任何人的指責

 

所有人都視而不見,把這些網路霸凌變成了合理化的行為以外

 

甚至,連Google搜尋引擎,都因為這位受害者被大眾人肉搜索

 

在短短10天之內,賺進了將近12~47萬美元的營業額

 

Ronson從這個案子中發現到,群眾們本來基於同情別人為出發點的發言

 

卻導致了整樁事件,變成了如此讓人痛心、毫無同情心的情緒發洩

 

濫用網路上評判別人的權力的同時,「犯罪」本身的定義卻變得模糊不清了

 

 

Ronson最後結尾再度重申,他認為「關懷別人」應該優先於任何意識形態

 

若網路媒體成為一種網路霸凌的工具,那還不如以「沉默」來回應這個網路時代

 

 

他藉此呼籲大眾,運用網路媒體發言的同時,也要謹慎自己的言行

 

別讓網路霸凌成為大眾所認為應該被合理化的行為

 

Ronson深入淺出地帶出這個話題,讓大眾反思這個社會現象

 

先來看看演講中,演講者所提到的幾個關鍵的名詞意義:

 

privilege (n.) 特權

 

salvation (n.) 援助、救贖

 

sociopath (n.) 反社會體制的人

 

racist (n.) 種族主義者

 

jury (n.) 陪審團

 

ideology (n.) 意識形態

 

接著,演講中重要、也常出現的中高級英文動詞與形容詞的用法:

 

plagiarize (v.) 抄襲、剽竊

 

He'd been caught plagiarizing

 

他被抓到他曾經有剽竊的行為。

 

drench (v.) 濕透

 

He was drenched in shame and regret.

 

直譯: 他全身都被羞辱與後悔給淋濕了。

 

(此處為,他深深地感到羞愧難當意思。)

 

overwhelm (v.) 淹沒,覆蓋,制伏

 

Did Justine's joke overwhelm your Twitter feed the way it did mine?

 

那你的推特是否也像我的推特那樣,被賈斯汀的這個(事件)笑話給淹沒了?

 

mock (v.) 嘲弄,嘲諷

 

She was mocking the gleeful flaunting of privilege.

 

她在嘲諷賣弄特權(的意識形態)

 

eloquent (a.) 有說服力的

 

homophobic (a.) 恐懼同性戀者的

 

traumatizing (a.) 使人覺得受傷的

 

Everyone was against her, and that is profoundly traumatizing.

 

每個人都不站在她那邊,而那是一件讓人非常感到受傷的事。

 

另外,有幾個也蠻常在美語中見到的實用句型:

 

◇…is capable of + 原形動詞ing…有能力做到

 

He has not proven that he is capable of feeling shame.

 

直譯: 他還未證明他有足夠的能力感到羞愧。

 

(在這裡的意思,是他根本沒有羞恥心的意思。)

 

is intended to + V.  刻意去做…(的事)

 

I'm not entirely sure that joke was intended to be racist.

 

直譯: 我不完全相信那個笑話是刻意談論種族主義。

 

(比較順暢的意譯為: 我不認為那個笑話是以種族主義的角度發言)

 

這篇演講者出身英國威爾斯,英式腔調明顯以外,也可以在演講中發現濃厚的作家風格

 

不管是用字、或是使用的語法,都偏向較為艱難的語彙與文學寫作語法

 

建議同學們打開字幕,一邊欣賞英式腔調的英語,同時也欣賞有文學特質的演講吧!!

 

PS

近期台灣也發生類似的網路霸凌事件

 

我認為此演講,可以以另一種文化的角度,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Jon Ronson 的TED演講連結:

 

https://www.ted.com/talks/jon_ronson_what_happens_when_online_shaming_spirals_out_of_control

 

英喬伊美語教學工作坊粉絲專頁,歡迎來訪。

 

https://www.facebook.com/enjoylearningenglishstudio/

 

arrow
arrow

    Enjoy 英喬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